蒋和震:以身示范,用至诚丹心育人引航
出彩河南人”2022最美教师▪蒋和震
组委会授予蒋和震的颁奖辞:冲锋在前,“5+2”“白加黑”超长待机,抵御疫情汛情的来势汹汹;孝老敬亲,携父执教扶助孤寡,以灼灼真心笑对苦楚人生。能冲善战,以爱育爱,做学生永远的忠善榜样。你是“出彩河南人”2022最美教师——蒋和震。
在校园里,一群中学生围着一位男老师,高喊着:“蒋老师,我们爱你!”其中一位男生还很开心地在老师的脸上亲了一口!这个镜头让教育时报记者对这位老师产生了好奇:这位其貌不扬的老师竟然与学生有这般的亲切互动。1月10日,记者采访了正在学校督促校园提升改造工作的“出彩河南人”2022最美教师、鹤壁市实验学校教师蒋和震。“学校虽说放假了,但除了因新冠病毒感染发烧的那几天,我都一直在学校。”蒋和震告诉教育时报记者。
从教28年,蒋和震扎根三尺讲台,坚守教书育人的本职。面对学生,他用道德的力量和生命的温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面对疫情和洪水,他坚持冲在一线,守护一方平安;面对生病的父亲,他孝老敬亲,携父执教传为佳话。
师德为根,爱生如子——他以爱育爱引导学生明德尚善
“课堂上,蒋老师严厉有度,教给我们遵规守纪与守正做人的道理,教我们掌握体育健康的知识与运动技能,让我们养成爱锻炼的好习惯;在课下,蒋老师温暖有爱,像长辈一样平易近人,我们始终有说不完的话题,愿意与他沟通,他是我最敬佩的老师。”鹤壁市实验学校九(3)班学生李欣雨告诉教育时报记者。
“蒋老师有非常厉害的导向力,总是把我们心中即将熄灭的小火苗重新点燃,引导我们不断奋斗,自信地生活学习,坚持做善良正直的自己。”九(7)班王嘉欣同学对蒋和震很是佩服。
爱生如子、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循序渐进引领学生学习研究是蒋和震一直以来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蒋和震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只是有没有被发现,有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蒋和震认为课业成绩的高低并不能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每个人都有闪光之处,老师需要做的就是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带领其走上品信守正的道路。
面对成绩一般的同学,蒋和震始终充满耐心与细心,给予“特别关注”。上课的时候,他会经常和注意力差的学生互动,课堂上边走动、边讲解、边关注他们,通过引导和鼓励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自信与热情。他教学生懂法做人、教学生明理上进,学生情绪上任何一个小波动,都逃不过他“犀利而又充满爱”的双眼,他一定会追根究底,坚持谈心引导,因此他也被学生评为“最爱管闲事的严师慈父”。
怎样把体育课上好,怎样让学生成绩提升,怎样在学生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是蒋和震经常琢磨的问题。
“我既是一个专业的体育老师,又是一个德育老师。在教给孩子们要有一个强壮身体和自信心态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做人要有品行——这是做人的根本。”蒋和震说。
“一星期中的三节体育课,就是我们这星期的快乐。蒋老师的体育课让我心驰神往,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学生的喜欢,是对蒋和震最大的肯定。
从工作那天起,蒋和震就开始不断钻研体育教学方法与信息化教学技术。鹤壁是全国地掷球之乡。在他的努力下,学校获得了“首届中国掷球协会青少年培训基地”荣誉称号,他也被评为全国优秀教练员。他辅导的学生在全国青少年掷球锦标赛和精英赛中获得5块银牌、1块铜牌。他创新突破,开设体育社团,义务辅导学生,辅导学生累计300余人次在市级以上体育比赛中取得佳绩。
善德为本,孝亲敬老——他用中华传统美德坚定人生信念
“父亲年轻时在外工作,后来,奶奶年迈多病,父亲放弃了回郑州工作的机会,回家照顾奶奶。在困苦的生活环境中,父亲用微薄的工资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将奶奶照顾得很好,这些生活点滴深深影响了我。”蒋和震告诉教育时报记者,百善孝为先,那些温暖、感动化作力量,像种子一样埋在他心里,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成为他一直坚守的人生信念。
1991年,蒋和震的父亲患精神分裂症住院,当时正在求学的蒋和震常常在周末凌晨3点坐火车连夜赶往焦作的医院,在候车室等到天亮后再去看望父亲。1995年,因父亲病情严重,当时已是省优秀大学毕业生的蒋和震毅然放弃了专科保升本科和去北京工作的机会,回家守在父亲身边。
2004年,蒋和震到浚县屯子镇黎阳书院支教。因担心父亲病情,他就把父亲带到身旁悉心照顾,用爱和陪伴稳定了父亲的病情。2016年,蒋和震父亲被查出肺癌晚期,在医生告知仅有两三个月生存希望,治疗乏术时,他不放弃,多方寻医,举家借款往返郑州与鹤壁两地的4所医院为父亲看病,用孝心坚持了1年零8个月。他陪父亲乐观生活直至父亲病故。
教育时报记者问他,近30年的精心照顾父亲,不管多么艰难,坚持下来的理由是什么?蒋和震说:“养育之恩大于天。父母养我长大、供我上学,极其不易,我已长大成人,照顾老人健康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乌鸦还知道反哺的道理,因此,自己宁可身体乏累疲惫,宁可经济举“债”维艰,我也必然会全力照顾好父母,让他们安享晚年。”
为给父亲治病,蒋和震生活上非常节俭,一件衣服能穿好多年,直到去年他才把所有的欠款还清。教育时报记者了解到,蒋和震的父亲并非他的亲生父亲,他的这份孝心感人至深,被授予了“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的称号,令人敬佩。
蒋和震还坚持组织学生看望退休老教师、帮退休教师打扫卫生,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献爱心”帮扶孤寡老人志愿活动,在学校开展善行宣讲道德大讲堂活动;每逢老人需要帮助,他都会毫不犹豫出手相助,他曾救起过掉入井内的老人,也曾买票送迷路的退役老兵夫妇回家……
“蒋老师为人孝顺,富有爱心,心地善良,忘我奉献,是道德的楷模,是我们广大师生学习的品行榜样。”同事梁红卫由衷地说
“5+2”“白加黑”——他用爱与担当奉献社会
2021年10月15日上午11点,刚上完课的蒋和震回到办公室便栽倒了。被120急救车送到医院后,医生发现他的心血管堵了,心脏前降支动脉严重堵塞,达到了85%,需要立马手术。像这种情况,已经是第三次发生了。
“蒋老师是典型的‘拼命三郎’,为了工作简直不要命了。”同事王顺海说。
常常把“轻伤不下火线”挂在嘴边的蒋和震,衣服兜里时刻装着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2020年和2021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鹤壁千年不遇的洪灾,蒋和震尽自身之所能,奋战在抗疫和抗洪一线。
疫情突发期间,蒋和震每天骑行近20公里4次往返家校之间,配合学校做好全校3100多个家庭近万人的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危险敏感的关键时期,他逆行担当,甘冒风险,“5+2”“白加黑”坚持到社区一线卡点值勤;2022年,在鹤壁市开展的40余轮全员核酸检测中,他作为志愿者对社区群众耐心引导。近些年,蒋和震累计爱心帮扶病残弱老等社区居民5万余人次。
2021年7月,鹤壁突发洪灾。面对险情,蒋和震第一时间奔赴鹤壁市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参加义务志愿服务,协调搬运各类救灾物资近百余车,每天汗水浸透衣物。由于蒋和震长时间透支工作,常常脱水甚至累倒在搬运现场,但他服完速效救心丸后继续投身志愿工作。仅仅一周时间,他的体重骤减近5公斤。
随后,在接到安置任务后,蒋和震带队来到浚县受灾村民的安置点开展安抚、服务工作,他搬运救灾物资,带头背扶、转移年老和残疾留守老人2000余人……蒋和震用爱与担当奉献社会、保护人民平安幸福,以最佳状态、最大作为、最强担当,战疫情、抗洪水、保平安。
“从踏上教师这个讲台到现在,我从没后悔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每当看到学生取得成绩,或者看到学生在某方面的点滴收获,我都会非常开心。即使是学生一点点的进步,也是对我们老师努力付出的肯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很自豪!”
28年的教学路和成长路,见证着蒋和震“只要我有一份力在,只要我有一口气在,我都会坚持不懈地站在课堂上,以德做人、用爱为师”的教育誓言。